而今,各种各样的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真可谓是丰富多彩。尽管如此,然而伴随着食品的是:包装上出现的问题则值得引起注意!也许,从笔者日前在某市食品消费市场上了解与观察到的十种食品的包装物上可略见一斑。
一是米包装。米,有大米、小米、糯米等之分。单就“大米”的包装而言,就令人不容乐观。笔者无论是从超市还是在商店、摊点,都看到包装“大米”、“小米”等粮食的包装物均是千篇一律的塑料编织包装袋,只是袋的大小、印刷装潢有异。此外,在“大米”包装袋的正面上:有的印着赫然醒目的某某“米”或某某“大米”的品名,让人一目了然;有的则印的品名不明显,并将“××米”三个汉字印刷得较小且位置较偏,给人有喧宾夺主之感;还有的印刷的“大米”等字样着墨不均而显得不清晰,令人难以辨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塑料编织包装袋上印刷着五颜六色的油墨,直接接触大米等粮食,会否对它们有污染?
二是面包装。盛装面粉的包装物,业已由早年的白色布袋改用现在大大小小的白色塑料编织包装袋,而这种袋如同直接接触大米的袋一样直接接触面粉。这样的接触,是否对面粉等粮食有卫生、安全、健康隐患呢?笔者从袋上看到,有的袋上标示着品名为“超级饺子粉”,但不免令人产生疑问:这种粉到底分几级?“超级”,究竟是“超”了自个企业标准的“级”?还是“超”了其他企业标准的“级”甚或“超国标”面粉的“级”?还有的袋上标识花里胡哨,以致令人难以辨识究竟哪几个字是该企业面粉的品名。
面粉系百姓居家生活的主食之一,其质量优劣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在“企标”与“国标”并存的情况下,相比之下,那么“企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三是油包装。一是香油的包装问题,笔者在菜市场、香油加工坊等处看到:盛装香油用的包装物,普遍用的是白色塑料桶和废旧的药用输液玻璃瓶,其规格分别是5斤装、10斤装的桶和250ml装、500ml装的瓶。这样的桶和瓶包装香油存在安全隐患不言而喻。二是大豆油的包装问题,某种标示为“净含量5升”装的大豆油,其桶身上贴有一张彩印的标签,上面印着注册商标和品名以及制造公司的名址等标识,就是没印邮编;有的桶身上所喷码的“生产日期”,却喷在了桶身上的凹陷处,且有的数字不完整。
四是盐包装。笔者在看到两种袋包装的盐,这两种袋的正面上均印有“精制盐”字样和注册商标,并分别标印着“净含量:500g±5g”、“净含量:500g”;用“g”来表示重量未尝不可,问题是有多少人习惯于食盐的重量单位用“g”来表示?更何况在广大的农村?若将“g”改印为克,岂不显得直观明了而方便些?还有,“500g±5g”之数,很显然:正,多给了消费者;负,亏了商家;“±5g”值,是否大了点?
五是酱包装。其包装上实有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某种甜面酱的塑料包装袋上,在标印的“质量指标”中,有一个“指标”是:“水分≤50%”。其酱中的成分一半或少于一半的是水,是卖酱还是卖水?另有一种豆瓣酱,虽在其塑料包装袋上印刷着似乎面面俱到的标识,但其中有句“蘸食生菜益健康”的话却耐人寻味:各种各样的生菜相对于熟的蔬菜而言,毕竟是“生”而“不熟”,况且“生菜”中易含有大肠杆菌、寄生虫等,未必就卫生、安全。
六是醋包装。而今,消费市场上的食醋及其包装多种多样,白米醋、饺子醋、老醋、老陈醋、香醋等名目繁多的醋不胜枚举,其包装物多为塑料包装袋和玻璃瓶。笔者看到,有种醋的瓶签上,虽然印有“生产日期”的标识,但在此后却是空白一片;某种标示为“净含量300ml”的“饺子醋”,其瓶签上虽标印着“酿造食醋固态发酵”的“工艺”提示,但“QS”证号标识的数字小得令人难以辨识。
七是酒包装。酒包装更是五花八门。就白酒、葡萄酒的包装物来讲,既有大大小小的瓷瓶、玻璃瓶、塑料包装瓶,也有造型大同小异的塑料包装桶。于此,姑且不说玻璃瓶。而塑料包装瓶、塑料包装桶,用于盛装酒则易令人生忧:虽它们相对于玻璃瓶而言,具有重量轻、不易碎等特点,但并未在标签上标示是由何种塑料材质加工而成的瓶或桶;特别是作为白酒主要成分的乙醇,是否溶解塑料包装瓶或桶中的有机物而对人体有害呢?应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八是糖包装。某种名为“纯正绵白糖”的糖,在其塑料包装袋上标示的“净含量”是“454g”,其中的零头数量“4g”,会给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精确到几克,本可无可非议。然而,不免试想:广大的消费者有条件对零头计较吗?除非是质量技监部门有计量检测条件并依法行政检测而为之,否则,即使消费者想计较,也难以核重。
九是茶包装。茶叶的品种规格及其包装,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也许,从某种茶叶的包装上可见存在的问题。某种花茶的塑料包装袋上,不仅印刷着茶叶的有关介绍和冲泡茶叶技巧等知识,还印有“配料”、“卫生许可证”、“食品标签认可号”等标识。应当说,该企业做得比较好,有利于广大消费者了解茶文化等。虽如此,但可惜的是,厂名、厂址、电话等标识,却印在了袋的一侧折叠处而不便识别。
散装茶叶的包装问题不容忽视。笔者在一家大型超市发现出售的“碧螺春”茶叶,无质量等级、无合格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名址等标识,并按桶卖:一律每桶10元。据介绍:一桶装一斤。而笔者看到,这种所谓的“桶”,只不过是个直径约8厘米、高约15厘米的圆柱形的纸桶而已;售货员在装此茶叶时不按斤或克重量装,而是以桶为标准直至装满桶为止,盖上桶盖后并贴上一张事先打印好了的封口标签,其标签上打印的是“净含量1kg”。那么其净含量究竟是多少呢?记者当即用现场附近的一台电子秤称了一下,实际上,连桶带茶叶只有八两多,而绝非是所言称的“一斤”和标示的“1kg”!很显然,这种标识名不副实。
十是蛋包装。笔者在菜市场、超市、个体店、马路市场等处见到,无论是出售生鸡蛋、生鹌鹑蛋、生鸭蛋,还是出售生咸鸭蛋、熟咸鸭蛋、生松花蛋,经销商在给消费者盛装蛋的包装物几乎全是大同小异的超薄塑料包装袋。滥用超薄塑料包装袋,究竟对食品的卫生、安全乃至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
这十种食品的包装反映的问题发人深省,其他食品的包装上未必没有值得关注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食品的包装方面,企业应实事求是,切勿我行我素或花言巧语,以免破绽百出而适得其反;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包装的监管,以净化食品消费市场,维护市场秩序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食品报
|